7月16日,日本央行发布了最新的利率决议,央行表示将维持其收益率曲线目标,也就是短期利率保持在-0.1%,而10年期债券收益率为0%。同时保持年度ETF资产购买上限在12亿日元不变,并重申不限制购买资产的数量,符合市场的预期。
不过央行随后表示日本经济正在面临下行的风险,并发布了最新季度的经济增长预期,将2021整个财年的GDP预期从4%下调至3.8%。对比其他发达经济体,日本是近期唯一一个下调经济预期的国家。在全球疫苗接种加速,经济活动复苏的大环境下,作为贸易大国的日本,本应受到进出口增量的利好。然而近期疫情再起导致的防疫封锁,使日本的经济再度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日本目前面临的可不仅仅是疫情的风险,最大的风险其实是长期的通缩。所谓通缩,其实就是商品价格持续的降低。在通缩的环境下,消费者会为了以后更低的商品价格,而偏向于持有货币,而非进行消费。消费需求的降低也会强化通缩压力,形成恶性循环。这会让央行货币政策失效,将整体经济置于长期通缩的恶劣环境当中。所以相比于其他发达经济体的高通胀,事实上,日本的通缩有更大的负面影响。
有史为鉴,关注过日本股指的投资者一定听说过日本“消失的二十年”。这个经济现象始于日本二战后的大发展时期,日本经济快速恢复。正值美元升值,美国承受大规模贸易赤字的压力。因此,英法德日美五个国家联合签署广场协议,直接介入外汇市场,使日元大幅升值。随后,日本政府为了恢复遭受日元损害的出口业,实行了低利率政策,使本身稳步恢复的日本经济呈现了过热现象。
由于当时独特的资本环境,地产与股市疯狂上涨。日经指数在短短的五年内翻了3倍,直接涨超38000日元。然而日本央行随后突然收紧政策,股市与房市的泡沫破裂,直接摧毁了日本的消费环境。从1991年至2012年这二十年间,虽然日本央行不断下调利率至零的水平,但通胀率却并没有起色,陷入了长期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已然无法有效刺激经济,使日本形成了独特的低利率体系。我们最近一直说的量化宽松,便是日本在2000年利率政策无法提振市场的情况下,首创的新货币政策体系。
直到2013年,日元开始快速贬值,文化与科技出口拯救了日本的经济。日经指数也从2013年开始逐步回暖,稳定上涨。然而常年的通缩也让日本经济落下了病根。为了保持经济增长,日本央行有着政策宽松的压力。最终导致了从2016年开始,日本实行了长期负利率政策,将利率降低为-0.1%。至此日本已经无法再通过降低利率的方式刺激经济恢复,货币政策中利率与量化宽松的两个手段只剩其一。
2020年,新冠疫情的来袭再度逼迫日本加大宽松力度,由于无法像其他国家一样降低利率,日本只能采用量化宽松,通过购买ETF来促进消费市场。面临日益严重的财政赤字以及受限的货币手段,有限的宽松已经无法使民众的消费能力快速反弹。这也是为什么日本的通胀率恢复如此缓慢的重要原因。日本释放的流动性更多进入到了股市当中,使日经指数连续上涨,再次触及30000大关。这种情况与1989年何其相似,同样是由流动性泛滥引发的股市暴涨。当地资本没有流入到消费端,而是冲入金融市场,使这波上涨的股价较为脆弱。
目前日本面临两个难题。一方面,政策手段匮乏,无法有效刺激经济,只能依靠尽快开放经济来弥补损失。另一方面,面临长期通缩的危机,央行无法选择直接退出宽松政策。日本经济被夹在两者之间,动弹不得,就像日经指数的走势一般。从日线图来看,现价上方有趋势线阻碍,下方有水平线支撑。两条线逐渐收敛,逼迫K线在两者之间震荡收敛,整体方向向下。这同样表示了目前日本市场的左右为难,股价当中存在脆弱的泡沫。一旦央行支持不在,日经指数存在巨大的下行风险。目前的交易策略主要以逢高做空为主,现价上方的趋势线将给予空单入场的较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