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tten by 13:58 股票专栏

后疫情时代,下一个风口吹向职教产业

近年来,来自互联网的造富神话不断,中国教育领域也造就了一大批富豪。三月初, 胡润研究院联合胡润百学发布《2020 全球教育企业家榜》。榜单统计了全球教育领 域财富达十亿美金的19位企业家。他们分别来自7个国家、10个城市、15家教育企业, 财富总和达 3850 亿元,平均财富 203 亿元,平均年龄 55 岁。

榜单显示,中国教育企 业家有12位,占全球近 六成。这12位企业家来 自于七家教育上市公司, 分别是:中公教育、好 未来、跟谁学、中国东 方教育和中国新华教育、 宇华教育、中教控股。 其中,以公务员考试培 训起家的中公教育 44 岁 的李永新和他母亲鲁忠 芳以910亿元成为全球 教育首富。其联合创始人王振东也以 230 亿元财富上榜,位列第五。胡润表示,很难想象全球教育领域最富有的是做中国公务员考试培 训的。

据悉,中公教育成立于 2010 年,创始人团队于 1999 年开始创业。核心业务是公务员招录考试培训、事业单位 招录考试培训、教师招录考试培训等。2019 年,作为职业培训龙头,中公教育市值突破一千亿,成为继新东方、 好未来后第三个市值突破千亿元大关的教育上市公司。

在探索中壮大,中公教育的成长十年

在教育培训领域诸多课程门类的试错中,中公教育创始人李永新抓住了一个创业风口——公务员考试。从吉林通 化到首都北京,从一名普通的大学毕业生到成功的企业家,年近不惑之年的李永新堪称典型的“白手起家”式的 传奇。但即便如此,如今在他的办公室里依然悬挂着一面匾额:付出还远远不够。李永新常说:“创业应该遵循 三个规律:一是可控的商业模式。二是就低原则,不要盲目追求高、精、尖。三是可复制,进而做大做强。”

讲到中公教育,就不得不提到它的成长历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999 年,还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李永新有了创 业的念头。

从创立北大围墙外的一家小公司开始,李永新开启了屡败屡战的创业历程。他相继尝试了多个项目:高考状元演 讲团、奥数培训、MPA 考前培训……直到 2002 年,北京大学毕业的李永新创办了中国公务员考试资讯网,才有 了中公教育的雏形。

就在中公网成立后的几年,公司业务即拓展到事业单位和教师的招录培训上。要知道,那几年正是考公人数迅猛 增长的年代。据统计数据,拿国考来说,参考人数从2003年的不到10万人,到2010年的近90万人,上涨了9倍。 十多年后,中公教育在 2019 年 2 月借壳亚夏汽车,正式登陆 A 股,并且很快市值已超千亿。

中公教育的崛起,一再体现出其颇具前瞻的眼光和布局。从 1999 年到 2019 年,李永新的中公教育走过二十多 年的发展历程,其中大致经过了七个重要阶段。

起步阶段。2001 年,教师行业出台了这样一个政策:中国开始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这项制度意味着和教师资 格考试相关的培训行业迎来了机会。这一年,李永新尝试进入公务员考试培训领域,成为国内第一批专业公考培 训机构。当时做公考教培的大多草莽出身,李永新是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专业毕业。

到了 2005 年左右,中公教育开始做全国化,这是第二个阶段。当时通过代理合作的方式来做全国市场,进行全 国范围的区域渗透。这一步的挑战很大,当时中公的代理商,有不少在人数、财力上都要比总部还大。这一个阶段, 中公快速迈开了全国化的步子,也开拓了全国的视野。

第三阶段是扩品类。第一,从笔试到面试,让面试登上公考培训舞台。第二,从国考到省考,从公考到教师以及 其它基层公共服务类的考试,逐渐拓展新品类。

第四阶段是直营化。中公的直营化是在 2009 年左右快速完成的。当时直营化已经是教育行业大势所趋,也是共 同的生存压力所逼,简单的分成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无法进行有效的教研和管理等投入,再不直营企业就完了。 李永新通过个人威望和深入的动员沟通,快速地完成了直营化。直营化促成了一体化,奠定了随后飞速发展的基础。

直营化之后,中公便开始了产能扩张、规模扩张。2009年公司人数不到1000人,2015年公司人数将近1万人, 今年公司的人数超过 3 万人。从 2010 年开始,企业快速扩容,快速扩规模、扩产能。其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就 是在直营化以后,师资逐步从北京到达各个省的省城。师资团队的分布从集中分布变成了中心城市分布。同时,各品类之间又联动资源共享。比如,公职类招录,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老师都是打通的。比如,全国直营网络 可以卖各种产品课程。

2014 年之后,公司开始在考研和 IT 培训上布局,这又开启了新的阶段。这也意味着,中公开始从招录大赛道里 的品类扩张,变成向新的板块级、赛道级的扩张。据悉,中公考研和 IT 培训的业务发展很快,近两年有可能达到 10 亿左右的营收量级。
近几年,中公教育最主要的挑战来自于大企业经营。2018 年其营收达到 62.3 亿,再到 2019 年中公的营收预计 接近百亿,2020 年很大可能将会超越百亿。再之后,中公教育将迎接从百亿到千亿的新的挑战。

直到 2019 年时,中公教育 A 股挂牌上市,在公职类考试培训的市场上已然占据龙头地位。截止今年的 3 月 9 日, 中公教育发布 2019 年度报告:2019 年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91.76 亿元,同比增长 47.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净利润为18.05亿元,同比增长56.5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亿元。 同比增长 52.79%,远超业绩承诺的 13 亿元。至此,中公教育超额完成上市第二年业绩对赌。

上市两年间,中公教育给出了颇为亮眼的答卷。财报数据显示,中公教育 2015-2019 年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 超 62%。另据公开信息显示,3 月 10 日有机构发布研报,涉及 54 家上市公司的 74 条买入评级记录中,中公教 育获 10 次买入评级记录。对中公教育而言,在此次疫情下稳就业政策对其将形成利好。同时,中公教育布局全 品类职业教育产品,似乎也初见成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细数这些优胜者基因

若仔细分析中公教育的业务特点,我们会发现,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招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分布广泛,但 需求不够集中。

不论是在西北边陲的小镇,还是沿海的某个渔村,只要有人、有行政事业单位的地方,就有这三种招聘考试,那 么当地自然就会有培训的需求。随着中公教育公务员业务的逐渐壮大,公司的学习中心网点数量也水涨船高。而 这些学习网点不仅仅可以承载公务员培训的职能,同样可以进行事业单位、教师招录的相关培训。

做一个比喻,分布在全国的学习中心网点,好比是公司的销售渠道,以前可以售卖“公务员序列”这款产品,后 来开始售卖“事业单位序列”和“教师序列”,以及正在发力的“研究生和 IT 序列”产品。这极大的实现了学习 网点这一资源的复用。  对于考公、考事业单位,线下授课比线上授课优势更大,因为学员的需求多种多样,线下授课更能保证学习质量。 根据创始人李永新的说法,线上化是丰富产品的一个工具,未来线上和线下是相互补充的。线上导流到线下,线 上通过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知识点的补充,而课后服务就要通过线下去实现。这更加体现了覆盖全国的学习网点数 量上的优势。

因此,中公教育在积极扩张新赛道时,充分考虑了如何最大化之前的投入,通过复用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扩张效率。 但是十多年来,伴随着赛道复制扩张的,是中公教育若干个不变的核心“技能”。

①中公教育总是能够精准把握发展的红利。本世纪头 10 年考公人数的快速增长、2015 年教师行业出台新政策带 来的教师培训人次爆发式增长、以及 2012 年开始的 IT 人才短缺。每一次公司的快速扩张,必然伴随着一波政策 或者行业红利。

②帮助参培的学员获得更好的工作、进入更优秀的学校、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是企业不变的使命,这是公司的业务 属性决定的,这样的业务也受到政府和学员的多重支持与肯定。

③赛道可能会发生变换,但是只要身处培训行业,中公教育强大的教研能力就是企业不变的核心能力。
虽说中公教育和李永新一路顺风顺水,但是伴随着市场份额的扩大,企业成长的威胁也逐步浮出了水面。随着考 公人数持续增加,近年来录取率却持续走低,在参培率增长缓慢的情况下,一旦考生人数不再增长,中公教育的 主营业务公务员考试培训很可能进入存量竞争。因此中公教育的快速成长能否长期持续,还需要管理层不断地调 整经营策略。

后疫情时代,风口吹向职考行业

图:中公教育 股价走势图

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要“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增加基层医疗、社会服务等岗位招募规模”, 对中公教育构成实质性利好。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国考已扩招 66%。部分地区已有省考扩招,事业单位及教师、 医疗等公共服务岗位也有望扩招;同时,教育部预计扩招研究生 18.9 万人。
展望 2020 年,培训行业虽受到疫情影响短期内线下业务开展受到阻碍,短期内或对中公教育收入确认有所影响; 但地方中小培训机构抗风险能力较弱,疫情有望催化行业加速向龙头集中。
另一方面财报指出,全国每年 1500 多万的新增就业需求中,大学毕业生占比超半数。而在农村廉价劳动力输出 的红利期结束的背景下,“民工荒”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并存,招录类考试培训的需求将持续增加,有望较大程 度利好中公教育考研业务及基层医疗等社会服务岗位招募培训业务加速成长。2020 年,新形势下的中公教育, 值得我们共同期待。

(Visited 194 times, 1 visits today)
[email protected]
Close